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通知公告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清退十万假贫困户,扶贫岂容“贪”字腐蚀

    信息发布者:陈文剑
    2017-12-24 20:01:13   转载

    北京日报公道

    剔除和清退不符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.18万人,重新识别补录贫困人口9.51万人。

    这两天,审计署公布的这两个数字成了舆论焦点。

    清退十万假贫困户,扶贫岂容“贪”字腐蚀

    今年6月,审计署报告了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。其中提到,扶贫领域存在工作不扎实、追求短期效应、骗取套取扶贫资金等问题。

    昨日,审计署报告了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。清退和补录贫困人口,是其中的重要内容。

    让人错愕的两个数字,反应的恰是扶贫造假的两幅面孔。

    清退十万假贫困户,扶贫岂容“贪”字腐蚀

    一面,有的贫困户被提前摘帽。

    审计署今年6月的报告提到,19个县已脱贫人口中,有1.7万人被“提前脱贫”。

    另一面,“假贫困”被“真扶贫”。

    审计署今年6月的报告提到,查出11.34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信息不准确或未及时更新,有的已置办高档轿车、商品房等却未及时退出,个别村干部还采取分户拆户等方式将亲属纳入建档立卡对象。

    清退十万假贫困户,扶贫岂容“贪”字腐蚀

    真贫困的人被提前脱了贫,而假贫困的人却堂而皇之地享受着政府救助,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。

    例如,媒体曾报道,广西马山县违规认定了3119名扶贫对象。其中,343名财政供养人员,2454人购买了2645辆汽车,43人在县城购买商品房或自建住房,439人为个体工商户或经营公司……

    与此同时,该县还虚报脱贫人口608户,2272人,这部分占到该地当年脱贫任务的9.1%。

    清退十万假贫困户,扶贫岂容“贪”字腐蚀

    双重假面背后,是扶贫领域作风不正,甚至腐败的真问题。

    近年来,中纪委以及各省纪委不时会通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,从中可以看出,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搞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盲目决策、弄虚作假、数字脱贫、虚假“摘帽”等问题突出。

    很多地方政府不下足力气搞帮扶,而是挖空心思“垒大户”“造盆景”,尽搞些“虚”“浮”“假”的东西蒙混过关。

    清退十万假贫困户,扶贫岂容“贪”字腐蚀

    除了作风不严不实之外,还有很多干部,分不清“贫”和“贪”的区别,贫困群众的“救命钱”成了他们眼中的“唐僧肉”,动不动就“啃一块”。

    扶贫贪腐的花样也不少,公道君(ID:bjrbplb)之前还总结过,“扶贫腐败的N种难看吃相”,贪污侵占、行贿受贿、虚报冒领、截留挪用、挥霍浪费、优亲厚友等等,不一而足。

    清退十万假贫困户,扶贫岂容“贪”字腐蚀

    作风不正,腐败滋生,无疑使得本就艰巨的扶贫工作,变得更加艰难。

    当下,我国正大力推行“精准扶贫”,一户一户“拿尺子量”,一人一人“用条件卡”,力求在扶持对象、项目安排、资金使用、措施到户、因村派人、脱贫成效等方面实现精准无误。这样的方式,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违规操作的空间。

    清退十万假贫困户,扶贫岂容“贪”字腐蚀

    但这也意味着,中央要给予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更多信任,让其扮演更大的角色,获得更多的资金使用权。如此才能使一村一策、一户一策落到实处。

    可信任不能代替监督,权力失去监督是灾难祸害,要确保扶贫政策有实效,常态化的监督机制必须向基层延伸。也就是说,精准扶贫还需要精准监管。

    清退十万假贫困户,扶贫岂容“贪”字腐蚀

    “凡作事,将成功之时,其困难最甚。”当前离2020年只有不到3年时间,还有约4000万贫困人口仍未摆脱贫困,其中多数是深度贫困人口,致贫原因更为复杂,脱贫更为困难。

    越是如此,就越需要良善的扶贫机制以及与之配套的完善的监管体系。

    让真正为民办事,解贫困群众之苦的扶贫干部,在工作中有更多空间;让弄虚作假、为己牟利的干部无机可乘、无利可图。

    切实做到对不作为、乱作为决不姑息,对乱伸手决不客气。

    清退十万假贫困户,扶贫岂容“贪”字腐蚀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